王莽当皇帝,刘姓皇族不但不反对反而拍手称快,他到底有何魅力?-ag旗舰厅在线

2020/8/14 10:03:39  笑奇网

大字

刘邦晚年,曾召集大臣诸王定下有名的“白马之盟”,焚香起誓,歃血为盟,《史记》记载,刘邦在盟约中强调十个字:“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。”

也因此,在大汉王朝长达四百零七年的历史上,不管是东汉还是西汉,地方上都共同存在着刘氏皇族的封国和朝廷划分的郡县。也因此,一旦中央的安全受到了威胁,这些封国和郡县就会齐心协力地讨伐叛逆,以维护刘氏正统。然而,有一件事却非常的令人费解。

都知道,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纲,地方上发兵来攻的皇族不在少数,即便是后来权倾朝野的曹操,仍然被世人骂为“汉贼”。但是,西汉末期王莽篡政的时候,刘氏皇族却诡异地集体沉默,更有甚者竟然吹捧起王莽来。那么,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西汉末年的皇族没有东汉末年的忠诚吗?


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要从刘邦建立汉朝说起。

天下一统后,汉高祖刘邦在延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,将很多刘氏宗亲都封了王,并给他们划分了大片的封地。刘邦之所以这样做,还是因为从周朝灭亡的事件中吸取了教训。

周天子虽然在名义上至高无上,但诸侯势力渐大之后,天子就成了一个摆设。因此,刘邦想要让皇族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天子周围,以此来加固汉朝的江山。平心而论,刘邦的这一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汉朝初期的几次祸乱,都因有皇族的帮助才迅速被平定。
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诸王的势力越来越大,到后来甚至反过头威胁到了中央,远远超出了刘邦所料。汉景帝时期, 齐王、楚王、吴王总共有一百六十多座城池,可以说,已经占据了整个国家的半壁江山。所以,在这样的情况下,地方反叛中央只是时间问题。


果然,景帝三年(公元前154年),七国之乱爆发。汉景帝虽然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,可大汉王朝也因此元气大伤。

汉武帝即位之后,为了削弱诸王的势力,专门颁布了“推恩令”。这样一来,诸侯王去世后,他的封地和财产就分割给了所有的儿子。代代分封之后,各个诸侯王越来越多,每个人的封地却越来越少。于是,到西汉中后期的时候,诸侯王对中央的影响微乎其微,有的连自己的生活都成了问题。

此外,在打压诸侯王实力的同时,大汉王朝也在权力上对诸王进行各种要求。比如:诸王的品级不能太大,不能私自离开封地,不能与地方官员勾结等等。在重重限制下,皇族势力只能游离在中央之外。然而,在皇族衰退后,后来者的外戚势力就开始展露头角,成为了皇权的又一个潜在威胁。

西汉末年,王莽就是借助着自己外戚的身份才得以篡权的。


其实,王莽进入权力的中心地带后,并未狂妄自大,而是竭力笼络皇族势力。

因为,在王莽看来,现在外戚势力虽然占据了主导,但随着下一任皇帝登基,自己这一脉的势力将荡然无存。说到底,自己和皇后或者太后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,只能享有短暂的繁荣。因此,他极力地为身处低谷的皇族势力争取权益,想要让皇族成为自己的支持者。

在元始元年到元始五年之间,王莽恢复了不少汉室宗亲的爵位。当时,很多宗亲早已忘了自己与皇帝的联系。所以,在得了恩惠之后,便对王莽非常有好感。王莽见自己的行为有了效果,便又主张放宽汉室宗亲继承爵位的条件。这一举措让落魄的宗亲们,更加感激涕零。

经过几年的谋划,大多数皇族都站到了王莽这一边。而且,王莽行事谨慎,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,这在西汉末年追求享乐的群臣中,无疑是鹤立鸡群的。于是,王莽见形势都在自己的掌控下,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夺权。


但不料,还没等王莽有什么大的动作,一帮刘氏宗亲就开始宣扬起“王莽顺应天意”的论调。

公元五年,泉陵侯刘庆向皇帝上书,在夸赞了王莽一番后,他建议王莽应该像当年的周公辅佐成王一样代天子行事。堂堂刘氏皇族竟然胳膊肘往外拐,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看到刘庆率先吹捧王莽后,其他的刘氏皇族也不甘落后。

公元六年,刘嘉称王莽的功绩足以震烁古今,并把起兵征讨王莽的刘崇说成是叛逆、国贼。公元八年,刘京见改朝换代已是大势所趋,便信誓旦旦地说:自己曾经做了一个梦,梦中有人说王莽才是真皇帝。此外,像刘庆、刘嘉、刘京这样鼓吹王莽的皇族还有很多,他们都成为了王莽的铁杆支持者。

可以说,在西汉末年闹剧频出,刘邦的子孙竟然帮着外人篡夺了大汉江山。试想一下,刘邦如果泉下有知,恐怕会气地活过来吧。


最终,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(公元9年1月15日),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,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,称“始建国元年”,时年54岁。可见,王莽是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,登上了最高的权位,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“符命”成为皇帝的先河。

参考资料:

【《史记·卷八·高祖本纪第八》、《汉书·卷六·武帝纪第六》、《论王莽的托古改制》】

正在加载
一周热点
相关推荐
网站地图